在当今的一个时代,空气污染、食品安全困扰着现在每一个人,而儿童相对的弱势群体的健康又备受重视,那应该怎么避免呢。现罗列如下:
当代儿童健康十大误区:
1.吃得过于精细,粗粮少,偏食油炸食品、肉食,日常生活用甜饮料代替白开水。肥胖儿和“豆芽体型”孩子增多。
2.亲子交流少,多为隔代教育,造成儿童孤僻、霸道、没礼貌、社交恐惧、男孩女性化和儿童抑郁症等心理问题。
3.早教课程化、拔苗助长造成儿童厌学恐学。
4.过早让孩子接触电脑,造成电子产品网络依赖。
5.过度早教、看电视电脑,不良习惯造成儿童近视提前、高发。
6.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,造成抗生素耐药。
7.儿童房过度装修引发过敏、呼吸道等疾病。
8.甜食过多,牙齿保健不够造成龋齿。
9.多动症被扩大化,调皮被当成多动症。
10.学业压力大、大人作息影响孩子,造成儿童普遍睡眠不足。
在注意儿童健康的误区之时必须得了解儿童患病的征兆,即患病预警:
当代儿童十大患病预警
十个较常见的儿童患病预警信号包括:
1.精神不好,嗜睡,且不活络。
2.反复咳嗽或者反复腹泻。
3.脸色比较苍白,有的时候会有牙龈和鼻子的出血。有可能是白血病,当小孩子有出血倾向的时候不能等,如果到几个月以后再诊断就错过了诊治时间。
4.到了年龄还不会走路,不会说话。
5.在晚上或者是白天阵发性的哭吵。
6.环境交往方面的困难,如没有眼和眼的对视,叫他的名字也不睬你,也不和你交流,这时要警惕孤独症。
7.出生后一直有喂养困难,吃奶的时候总是要呛奶或者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吸奶,或者在用力哭的时候嘴唇周围都发紫,要警惕有没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者发育问题。
8.肾脏功能。发现有异常的白细胞或者红细胞就马上到医院进行评估。
9.头特别小或过大。
10.神经系统的问题,比如说阵发性的发呆、癫痫;孩子经常会眨眼,吸鼻子,会做怪脸,甚至扭头颈,要当心多发性抽动。
“吃”出健康远离“胖墩”“豆芽”
汤庆娅 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、市营养学会理事
儿童饮食和体格生长状况不容乐观。现在学生饮食行为问题严重,普遍存在挑食、偏食、偏爱零食、盲目减肥等问题。要控制肥胖,儿童期肥胖、学生的肥胖控制其实更有意义,因为儿童期肥胖将有相当比例到了成人期仍然肥胖。
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非常重要,尤其是晚饭后不要再吃东西。很多“小胖墩”晚上睡觉以前家长会补一瓶牛奶,说牛奶可以安神,其实没有这个必要,因为晚饭以后至少要有3个小时让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吸收,而不要让营养素和糖堆积得没地方用,然后就储存在机体内了。吃饭时也尽可能放慢速度,尤其在外面就餐,孩子吃饱了就让他离开餐桌。零食是小朋友的享受。但零食总量不要超过总摄入量的15%。看电视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吃零食。家里尽可能买一些小包装、少油的、不甜的零食。吃越自然的食物对孩子越健康,比如牛奶,水果作为零食。要让小朋友吃得合理,那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,吃健康食物,而且要津津有味。家里永远备有鲜奶,水果,让孩子从小潜移默化地养成习惯。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。家长尽量要抽出时间陪小孩子进行体育活动,如晚饭后散步,周末打打羽毛球等,可以用学习用品或者体育器械作为奖励。
慧眼巧辨儿童疑难“心病”
陈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
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有逐年低龄化的倾向,并且不容乐观。80后有可能是独子,但不是独套公寓里的,而现在的90后和更小的孩子基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,他内心里的感受大人能体验吗?这种问题很少能引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了解。孤独的孩子怎么样来带,教育环境是不是给他们带来的结果是让他们倍加孤独呢?
现在妈妈还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70%都在做老师。妈妈的功能是什么?妈妈的角色功能最基本的是老母鸡,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有无数个老师,但妈妈只有一个,就是张开翅膀护着小鸡的这个人,而不是结果变成比外面所有人都压力大的人。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游戏,让他找一个动物来代替妈妈,小朋友经常答的都是老虎或者狼。做妈妈这个老母鸡应该是护着小鸡的,让孩子有安全感。孩子进入社会竞争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社会评价,老师一天到晚都是负面评价,做妈妈的必须做橡皮,擦掉这些负面评价。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,如果小学阶段给予太多负面评价的话,这个人心里就会种上自卑的树。评价来自于老师——语文老师只看语文的一面,数学只看数学的一面,而妈妈要做的就是做个橡皮擦,把这些负面评价带来的伤害擦掉,妈妈跟孩子一起成长,相信孩子将来一定会赶到前面去,那孩子就永远有信心,心里不会种上自卑的那棵树。
健康不止是身体上的健康,在另一种层面上是心灵上的健康,只有双方面的健康,我们的宝宝才更好地成长。